中国4200万家企业需要精益生产;全球70亿人都需要精益思维;
学精益,就上环球精益网
  • 精益管理名词解释大全
    栏目分类
    热门精益质量文章推荐

    主页 > 精益质量 > INTRODUCE

    精益TPM管理之质量保全体系:数据采集、统计与分析(二)

    2019-10-21 21:35 作者:snrxa1209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QC七大手法,也叫品管七工具,是目前全世界应用比较广泛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品质管理工具,它具有简单实用的特性。日本著名的品质管制专家石川馨曾说过,企业内95%的品质管制问题,可通过企业上上下下全体人员活用品管七工具而得到解决。 一.查检表 1. 什么是检

    QC七大手法,也叫品管七工具,是目前全世界应用比较广泛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品质管理工具,它具有简单实用的特性。日本著名的品质管制专家石川馨曾说过,企业内95%的品质管制问题,可通过企业上上下下全体人员活用品管七工具而得到解决。
     
    一.查检表
     
    1. 什么是检查表
     
            查检表,也叫检查表或核对表或点检表,它是一种为了便于搜集和整理数据而事先设计制成的空白统计表,在实际应用时,只要在相应的栏内填写上数据(或记号)即可。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的基础和起点。
     
            管理者可以利用检查表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粗略分析的一种数据管理方法,主要用在质量管控、生产统计、设备点检、成本管控方面。
     
    2. 点检表的分类
     
    点检用检查表:设备点检表、温度点检表、内部审查表等。
     
    记录用检查表:不良项目登记表、不良品检查表、质量分析检查表等。
     
    3. 检查表的设计原则及制作方法
     
    (1)管理者想达到什么样的管理目的,就搜集什么样的数据,按照这个管理目的来设计你想要搜集数据的表格,这样以确保你搜集数据的可靠性;
     
    (2)根据需要设计检查表的格式,确定记录方式;
     
    (3)确定数据搜集的方法:搜集人、搜集周期、检查方法、搜集时间。
     
    4. 检查表的制作要点
     
    (1)不要一开始就追求完美;
     
    (2)表单越简单实用越好;
     
    (3)可以通过团队头脑风暴来集思广益,切记不可漏项;
     
    (4)适当增加一些防错设计理念,以防止记录错误。
     
    5. 案例展示
     
    (1)质量统计表
    (2)设备点检表
     
    1. 什么是层别法
     
            层别法,也叫分层法或分类法或分组法。它是一种把搜集来原始数据,按照一定标识加以分类整理的一种方法。通常把分类整理中划分的组成为层,故分层就是分门别类。
     
    2. 分层法的目的
     
    (1)目的是把杂乱无章和错综复杂的数据按照不同的分析目的、性质、来源等加以分类整理,使数据系统化、条理化、规律化;
     
    (2)能更确切的反映数据所代表的客观事实,便于查明产品质量波动的实质性原因和变化规律,以便对症下药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3)能管理者通过用分层法对数据的分类和整理,为下一步做数据解析打好基础。
     
    3. 分层法的原则
     
    (1)使一层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的小;
     
    (2)层与层之间的差别尽可能大;
     
    (3)分层法通常按照产品型号、操作者、机器设备、工艺方法、客户类别、测量手段、环境条件和时间顺序等对数据进行分层。
     
    4. 分层法的步骤
     
    (1)确定分层对象;
     
    (2)利用数据表搜集数据;
     
    (3)根据数据汇成推移图进行分层比较。
     
    5. 案例展示
     
    (1)供应商不良品推移图
     
     
    (2)产品按照不良项目分层
     
     
     
     
    三.帕拉图
     
    1. 什么是帕拉图
     
            帕拉图法又称排列图法或主次因素分析图法。根据所搜集之数据,按不良原因、状况、发生位置等不同来区分标准,以寻求占最大比率之原因,状况或位置的一种图形。
     
            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帕拉图最早用于排列分析社会财富分部的状况,他发现意大利80%的财富都集中在20%的人手里,后来美国质量大师朱兰将此引到质量管理中,来抓取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2. 帕拉图的作用
     
            从帕拉图可看出哪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程度如何,以判断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
     
    3. 帕拉图的制作步骤
     
    (1)确定数据的分类项目;
     
    (2)界定收集数据时间范围,并在期间内收集数据;
     
    (3)以分类项目别,做数据整理,并做成统计表;
     
    (4)按数据大小排列画出柱状图
     
    (5)绘制图线;
     
    (6)绘制累计比率;
     
    (7)记录必要的事项。
     
    4. 案例展示
     
     
                                                                                      物
     
     
    1. 什么是因果图
     
            因果图,也叫鱼骨图或特性要因图或石川图。就是当一个问题的特性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进行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简言之它是一种将造成某项结果(特性)的诸多原因(要因),以系统的方式(图表)来表达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
     
    2. 因果图的类型
     
    (1)原因追求型;
     
    (2)对策追求型;
     
    3. 因果的步骤
     
    (1)确定问题特性;
     
    (2)按照5M1E绘制鱼骨架;
     
    (3)确定原因类型;
     
    (4)运用5W方法挖掘真因;
     
    (5)分析各项元素的真因;
     
    (6)找出真因(用圆圈圈起来);
     
    (7)现场调研,确定真因。
     
    4. 案例展示
     
     
     
    1. 什么是相关图
     
            相关图,也叫散布图或关联图。它是为了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而搜集成对两组数据,在坐标上用点来表示出两个特性值之间相关性的图形,称之为相关图。
     
            相关图法就是用来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它利用相关图中点的分布状况来分析两个变量间是否有相关关系以及相关程度的方法。
     
    2. 相关图的作用
     
    (1)知道两组数据之间是否相关,以及相关程度;
     
    (2)分析某质量特性与原因之间的关系;
     
    (3)同一质量(问题)特性的两个原因之间的关系。
     
    3. 两个变量之间的三种不同关系
     
    (1)相互独立的关系;
     
    (2)不完全确定的关系;
     
    (3)函数关系。
     
    4. 相关图的制作步骤
     
    (1)搜集30对以上的相对数据,并整理到数据表上;(数据少容易误判)
     
    (2)每一组(X和Y)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3)画出横轴与纵轴;(如要判断因果关系,一般横轴代表要因)
     
    (4)将各组成对数据用点在坐标上标记出来;(横轴、纵轴的数据交汇处点上“· ”)两组数据重复时用双圆记号“◎”标识
     
    (5)记下必要事项:数据、采集时间、目的、产品名称、工程名、绘图者、绘制日期等。
     
    5. 案例展示
     
                                  
     

     
     
     
     
    1. 什么是直方图
     
            直方图,是一种将所搜集的数据分成几个相等的区间作为组距,以组距为横轴,以组距内相应的频数为纵轴(高度),在直角坐标系中标识出来,并将各区间内的测定值所出现此处累计而成的面积用柱子排列起来的图形。
     
    2. 直方图的目的
     
            从样本中获取数据是认识总体的基础,样本的数量越多得到总体的信息就越多,信息增多时想要一下子了解总体比较困难,那么应用直方图就简单了,直方图可以形象的让你即时全面了解总体的状况。
     
            直方图对产品质量波动观察,进而找出质量波动的规律性,预测工序质量、估计不良品率常用的质量方法。
     
    3. 直方图的特性
     
    (1)集中的趋势;
     
    (2)数据的范围;
     
    (3)分布的形状。
     
    4. 直方图的相关词汇
     
    (1)组距:把所有数分成若干组,每个组的两个端点的距离为组距
     
    (2)频数:数字出现的次数有的多有的少,或者说数据出现的频繁程度不同,我们称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为频数(频繁出现的次数)
     
    (3)组数:全体数据分成组的数量
     
    (4)频率: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5)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6)组距:全距/组数=组距
     
    5. 直方图的制作步骤
     
    (1)测量数据,找出所有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计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全距;
     
    (3)确定组距和组数;
     
    (4)确定分点;
     
    (5)列出频数分布表;
     
    (6)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6. 注意事项
     
    (1)测量的数据最好在100个以上,如果在100个以内就分成5-12组;
     
    (2)要列出频数分布表;
     
    7. 案例展示
     

     
     
     
    1. 什么是控制图
     
            控制图,也叫管控图。控制图是在1924年美国质量管理大师休哈特博士所发明,它是一种用来监视、控制质量特性值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波动的图表。在控制图上有三条横线:中间的一条为中心线(Control line,简称CL),一般以蓝色的实线绘制,在上方的一条线称为上控制界限线(Upper Control Limit,简称UCL)在下方的一条线称为下控制界限线(Lower Control Limit,简称LCL),一般以红色的虚线表示,以表示可接受的变异范围。至于实际产品品质特性的点大都以黑色连线绘制。
     
    2. 控制图的作用
     
    (1)主要用于工程控制,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
     
    (2)控制和监督生产过程;
     
    (3)为质量管理者衡量质量状态提供量化参数指标;
     
    (4)为质量管理人员提供了直观的管理工具。
     
    3. 控制图的分类
     
    (1)分析用控制图
     
    (2)控制用控制图
     
    4. 控制图的界限确定
     
    (1)控制界限大多数国家采用休哈特的3sigma法则来控制界限;
     
    (2)取质量特性的平均值作为控制中心线(CL);
     
    (3)质量特性的平均值加减三倍的标准差做为上、下控制界限(UCL、LCL)。
     
    5. 控制图的制作步骤
     
    (1)算出中心线的质量特性平均值;
     
    (2)确定标准差;
     
    (3)算出上线控制界限和下线控制界限;
     
    (4)画出控制图。
     
     
    6. 案例展示
     
    (1)分析用控制图
     
     
    (2)管控用控制图
    (责任编辑:环球精益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此处放横条广告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精益疑问
        免费咨询

        一键加群交流

        石老师

        18970479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