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200万家企业需要精益生产;全球70亿人都需要精益思维;
学精益,就上环球精益网
  • 精益管理名词解释大全

    本月热词:

    栏目分类
    热门精益物流文章推荐

    主页 > 精益物流 > INTRODUCE

    确定北京物流大格局!《北京物流专项规划》出炉:这几张图表揭示

    2020-12-22 07:35 作者:网络 来源: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12月3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官网正式发布《北京物流专项规划》,介绍了北京城市物流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北京城市物流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1.1功能定位 北京物流功能定位:与首都“四个中心”相匹配,以保障首都城市运行为基础,以提高居民生活品

    12月3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官网正式发布《北京物流专项规划》,介绍了北京城市物流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北京城市物流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1.1功能定位

    北京物流功能定位:与首都“四个中心”相匹配,以保障首都城市运行为基础,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城市配送为主要形式的城市基本服务保障功能。

    物流是保障和维系城市正常运转、服务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支撑城市发展的基础性功能,物流设施兼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属性。总体来说,北京物流应该是立足首都战略定位和自身需求,与首都“四个中心”相匹配,必须在北京市域范围内落实的物流服务功能。

    1.2发展目标

    北京物流总体发展目标是支撑城市高效运转、居民美好生活、国际交流融合、文化科技创新、商业贸易发达,以服务居民生活消费和高精尖经济发展为核心,形成服务完善优质、技术创新和管理先进、信息汇集共享和金融交汇融通的安全、高效、绿色、共享、智慧的现代物流组织体系。

    2020年:支撑非首都功能疏解、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和居民良好生活品质。(疏保结合)

    2035年:构建安全、高效、绿色、共享、智慧的物流体系,支撑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质效齐升)

    2050年:打造引领全球物流智慧化发展和科技研发的物流创新领先城市。(创新引领)

    表1.1 北京物流发展主要指标评价表

    到2035年,北京要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要小于10%;城市流通领域标准化托盘使用率及规模以上连锁超市主要商品统一配送率要超过90%和95%,以满足北京末端配送需求;第三方(包括第四方)物流服务比重超过60%,重点发展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到2035年,北京冷链流通率争取超过80%,达到一般发达国家水平。对比发达国家,北京物流发展应以保障城市运行为基础、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为核心,一方面继续满足广大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另一方面结合北京自身的特点发展高端、专业、个性化的物流服务,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物流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基本建成功能匹配、集约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形成京津冀物流一体化格局。

    1.3 用地规模

    考虑到北京城市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北京物流发展定位和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到2035年北京物流节点规划用地规模控制在40平方公里左右,与现状49平方公里相比,规划到2035年总的物流节点用地有所减少。主要是因为随着物流设施科技化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同样的物资需要的单位生产能力用地会减少,加上现状物流设施使用粗放, 基本以单层库为主,未来要大幅度提高土地效率,物流设施多层库、立体库是必然趋势,因此规划物流总用地相对现状用地适当减少。

    同时根据快递、城配、冷链等消费领域物流业态用地规模的分析预测,到2035年消费领域物流节点规划用地规模控制在25平方公里左右。

    二、北京物流节点网络体系

    北京物流节点空间布局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围绕保障城市功能运转、服务居民日常生活、支撑高精尖经济结构的物流功能定位,着力打造:“大型综合物流园区(物流基地) 物流中心 配送中心” “末端网点”的“3 1”城市物流节点网络体系。未来随着物流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物流配送中心功能逐步强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边界会越来越不清晰,可能会逐渐形成“大型综合物流园区(物流基地)” “公共配送中心” “末端网点”的扁平化物流网络体系,其中末端网点(含智能快件箱等末端服务设施)也可能会分化成末端配送场地和末端营业网点两大类。

    另外,建议在北京新机场周边区域、北三县地区、天津武清、河北涿州等与北京相邻区域设立跨区域的大型物流集散区,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为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物资集散分拨提供服务。

    2.1体系结构及特点

    参考特大型城市物流节点网络体系的一般特点,结合北京城市总体空间结构和现状物流设施分布的实际情况,未来北京物流节点空间布局结构可以概括为圈层式、网络化、多层级、多类型。圈层式是指物流节点从城市中心出发按照半径10公里、30公里和50公里的距离进行布置;网络化是指城市物流节点和物流线路以系统的方式连接成网络状发展;多层级和多类型则是指物流节点按照规模大小、承载功能以及服务范围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等级。

    图 2-1 北京物流设施空间结构分析图

    北京地形主要特点为 “西北挡、东南敞”,北部地区的建设发展速度虽然明显快于南部地区,但从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地形地貌来说,东南方向空间拓展布局的弹性则相对较大,也是城市面向区域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考虑与机场、公路枢纽、铁路枢纽等交通节点的结合,对应城市主要物流通道,规划提出东向发展带、东南发展带、南向发展带、西南发展带四个主要物流发展方向和50公里、30公里的大型物流节点设施布局的双圈层结构。物流设施空间布局方面强调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城市外围相对集中,中心城区相对分散。

    2.2物流节点层级和分类

    1、大型综合物流园区(物流基地)

    1)涵盖快递物流中的一级分拨中心;

    2)涵盖城市日常配送物流中的总仓储配送中心;

    3)涵盖冷链物流中的大型冷库;

    4)涵盖大型医药、图书、建材、家具家电、商品汽车等专业服务类物流中心。

    大型综合物流园区(现状物流基地),是城市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最高层节点,连接城市内外的物流枢纽设施,是干线运输(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与城市内物流的交换点。主要承担外埠货物进入北京的物流集散,并为城市内部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提供分拨性仓储和不同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通过汇集不同业态的物流企业、提供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和多样的物流服务,打造物流服务产业集群。

    除了危化品、军事物资等特殊物流货品外,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基本可涵盖其他所有的物流模式和种类,在市域范围内大型综合物流园区结合货物主要进入通道和交通枢纽统筹考虑和设置,性质以公共性为主,由政府引导和管理,市场共同参与推动。

    本次专项规划中提到的大型综合物流园区主要对应现状四大物流基地及规划新增的西北和西南方向的两个物流基地。现状四大物流基地和新增的两个物流基地未来在建设强度上应适当提高,强调土地的兼容性和灵活使用,同时加强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拓展物流金融、物流展示贸易、物流设备技术创新、物流新业态孵化等方面的功能。

    2、物流中心

    1)对应快递一级分拨中心;

    2)对应大型医药、图书、建材、家具家电、商品汽车等专业服务类物流集散中心;

    3)对应大型冷库。

    物流中心是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二级节点和面向商贸流通、快递冷链、电商等专业物流供应链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产业组织特点和运营方式,沿城市快速干线通道和不同功能区布局。主要承担所在区域的商贸流通业、专业物流及部分制造业所需要的配套物流服务,一般来说专业物流企业相对集中,具有提升城市物流发展水平和效率的集约发展功能。

    专业类物流中心涉及医药、图书、烟草、商品汽车、服装等涉及专业服务方面的物流业态类型,空间上主要结合交通节点或服务的零售终端综合考虑,普通商品以市场推动经营性为主,特许经营类商品则需要政府负责监管。特别是像医药物流这类对卫生安全和时效要求都很高的专业性物流,在行业现状已经非常集中并且自动化程度也很高的情况下,新建的物流中心可允许其优先进入,建设强度也应适当提高,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可靠。

    日常综合服务型物流中心主要包括服务居民日常生活各方面的物流业态类型,为应对电商平台快速发展导致的物流需求爆发式增长,日常综合服务型物流中心又可分为传统实体类和互联网电商类,空间上结合大型商圈和社区考虑设置,以市场推动和企业经营为主,但政府应有相应的规划和引导策略。

    A、传统实体类为主

    主要服务于传统实体消费领域,为零售商业、餐饮及居民日常生活提供快消品、农产品、饮料食品等仓储配送以及简单包装加工为一体的物流设施,该类设施涵盖商场超市以及其他零售业态的城市配送功能。

    B、互联网电商类为主

    主要服务于互联网电商领域,各大电商平台为满足自身物流服务而建设的仓储配运一体的物流设施。结合现状主要产业功能区,人口和商业设施集聚区设置。

    3、城市配送中心

    包括:1)零售商业配送中心

    2)生鲜冷链配送中心

    3)快递二级分拨中心

    配送中心是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三级节点和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与质量的基础设施。主要承担所服务的城市中心区的商业流通物流需求,为连锁便利店、各类专业市场、城市居民提供配送商品的服务。承接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物流服务辐射,为上层设施的集约化物流运作提供终端运作支持。为配送企业提供运作平台,提高配送服务的运作效率,形成高效率的城市配送系统。

    配送中心结合现状主要物流需求区域和合理服务半径在中心城内统筹考虑,可涵盖共同配送、外包配送、专业配送等多种模式。主要包括服务居民日常生活各方面的物流业态类型,空间上结合大型居住区、就业密集区和交通便利地区统筹设置,服务半径是其主要的衡量标准,兼具公共性和经营性的特点,政府应有相应的引导和鼓励政策。

    4、末端配送场站和末端营业网点

    末端物流设施包括末端配送场站和末端营业网点,是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四级节点和配送服务的末端运作实施设施,作为配送服务作业场所的物流末端服务场所,主要为便民服务提供支撑。

    末端的物流设施主要分成末端配送场站和末端营业网点两大类。末端配送场站应该部分或全部包括货运停车区、货物装卸搬运区、快递作业服务区、微型仓库以及客户自提区等内容,可结合城市商业综合体或社区中心设置;末端营业网点则更多是为居民提供收派件及相关服务和展示的功能,可结合便利店、商业设施和邻里中心设置,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副中心等区域可尽量利用智能自提柜、智能配送箱等设施发挥末端营业网点的作用。

    三、物流节点的数量、规模和建设要求

    3.1物流节点数量和规模确定原则

    1、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以物流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依据,同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利用社会各行业的统计数据,对物流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和预测,分析不同空间范围、不同功能类型的物流量,以此为基础确定物流节点规模。

    2、与城市功能和市场需求相协调原则

    城市功能决定了物流的发展方向,市场需求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物流节点规模。通过前面对城市物流需求层次和结构进行分析,确定相应类别的功能设施及规模。

    3、适度超前原则

    物流节点作为城市内的基础设施,大型的物流节点一旦建成就很难变动,因此规划应结合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趋势考虑适当的超前性。

    3.2物流节点的数量和规模

    全市布局6个大型物流基地,在现有四个物流基地基础上新增西北(昌平南口)和西南(房山窦店)两个物流基地。物流基地在升级提质的同时,应保留部分空间作为战略留白,为将来调整留有余地。

    全市现有的四大物流基地已规划物流仓储用地面积约8.3平方公里,原则上现状物流基地不再扩大规模,在现有基础上更加集约高效和智慧使用,如确有发展需求可结合各区的分区规划落实。新增的西北和西南大型物流基地,结合北京物流需求的同时参考国家标准规范和国内外已有物流园区的实际规模,每个物流基地的用地面积控制在100-150公顷左右,全市6个大型物流基地(包括现状四大物流基地)总的用地面积控制在12平方公里以内。

    全市布局28个物流中心(包括16个日常综合服务型物流中心和12个专业类物流中心),结合国内外物流中心的规模和北京的实际情况,单个物流中心的用地规模控制在10-30公顷,全市物流中心总的用地面积控制在9平方公里以内。

    全市布局约46个配送中心(包括17个零售商业配送中心、17个生鲜冷链配送中心和12个快递二级分拨中心),单个零售商业配送中心和生鲜冷链配送中心的用地面积控制在2-3公顷左右,单个快递二级分拨中心的用地面积控制在3-5公顷左右,全市配送中心总的用地面积控制在1.7平方公里以内。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要求,到2035年,北京全市城乡建设用地为2760平方公里,按照平均3平方公里城乡建设用地设置一个的标准配置末端配送场所,到2035年全市末端配送场所总量约900个。另外按照服务1-2万常住人口的标准在全市设置末端营业网点,到2035年,北京全市常住人口为2300万人,2035年全市末端营业网点总量约2000个。同时在社区、写字楼、高校等人流集中区域加大智能快件箱等末端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3.3不同层级物流节点的功能和建设要求

    物流基地作为一级物流枢纽,承担的是城市外部与城市内部货物的交换和集散分拨作用,因此从空间上应位于城市外围。参照国际经验,建议北京物流基地(一级节点)的交通配置为:

    (责任编辑:环球精益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此处放横条广告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精益疑问
        免费咨询

        一键加群交流

        石老师

        18970479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