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200万家企业需要精益生产;全球70亿人都需要精益思维;
学精益,就上环球精益网
  • 精益管理名词解释大全

    本月热词:

    栏目分类
    热门精益物流文章推荐

    主页 > 精益物流 > INTRODUCE

    【物流教育】产教融合赋能物流管理专业

    2021-04-28 01:56 作者:李丽敏 来源: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产教融合 产业走进校园 校园服务产业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 积极开办专业产业, 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 相互支持, 相互促进, 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 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物

     
     产教融合
                  产业走进校园
    校园服务产业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 积极开办专业产业, 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 相互支持, 相互促进, 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 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

    物流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有着众多的分支,铁路、轨道、海运、陆运、仓储、保管、报关、金融,支付、质押、保险、租赁........

    就公路运输而言又分为:整车、零担、快运、快递、即时配。

    我们不可能对学校学习过程中整个物流行业的每一个模块都有所了解,那么确定好学习细分方向就至关重要;

    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办学之初就未考虑行业的复杂性和细分性;

    物流专业的就业鸿沟

    是的,起点真的很低 ;

    1)物流行业的门槛较低

    不是说,只有像中外运、中储、中铁这些大企业做的才叫物流,一个个体司机、一个小型车队、一个物流的劳务外包公司、一个零担货站的夫妻店、快递小哥、送外卖的等等,他们做的事情,也都是物流的范畴。

    2)基层物流人的基数大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知道一个8万平米的仓库,300个操作人员中,有多少比例的基层主管和中层人员吗,两者加起来不超过10%,什么概念?就是说,至少有90%的人都在做基层的操作。

     

    由于物流是基础行业,所以未来基于物流行业的产教融合显得至关重要;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就业前用最理想的教学方式,直接打牢基础管理层的知识;而不是入职后再到企业熔炉重新锻造;

    0 1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区别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办学模式, 产教融合的内涵丰富, 具有发展性, 与校企合作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物流管理专业需要精准对接企业导师的轮岗带徒、培训指导、实习管理、学徒评价,确保学生有更好的实习体验与成长通道;

    1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接近企业、寻求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教育策略。主要表现为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学生实习、就业,或者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等。校企合作一般多是从学校到企业的单向过程,具有暂时性和易变性特点;

    学校常常因为自身需要而成为合作的主动发起方,企业常常是被追求的合作方;对于学校要求就业的感受不是很赞成,因为教学和实践中间还有一道鸿沟要跨越;

    针对于物流专业体现的更为突出,一方面学校无法取得企业的信任、学校希望集中,而企业需求分散,在双十一聚集的流量由于学校无法平衡教学计划而导致供需矛盾;再者学校为学生的安全负责,当进入物流企业后,由于未入职,学生的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就无法保证;

    订单
    定向培养

    一般开展的多是“订单培养”“合作办班”“定向培训”“企业冠名班”等,对接的常常是某个企业,其教学标准也多囿于企业要求;

    但由于物流企业用人过于分散;订单班也只是集中在京东、德邦、顺丰等头部企业,对于众多物流企业由于人才需求的无计划,订单班的形式很难推广奏效;头部企业也只是在就业环节利用订单班,而鉴于教学计划的这缜密性和系统的教学投入缺乏相应的机制!

    2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对接产业发展为先导,以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为基础,强化实践教育,打破藩篱分割,开展合作育人。产教融合是校企双向互动与整合的过程,校企交往由单向自发走向双向自觉,具有较高的交融性和稳定性特点,是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

    校企合作深度交融,校企双方都是合作主导者,形成发展的共同体

    实践订岗位
    一线轮岗

    学校对接的则是行业统一性要求,教学采用产业、行业标准;实训、实习强调的也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干真做,成为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业水平的部分依据是以企业标准进行测评;

    0 2
      产教融合现实难点

      

    1

    体制问题造成的鸿沟

    从90年代后期开始,职业院校全部归教育部门统管,企业不再举办教育。教学管理严谨了、课堂教学规范了,却割断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天然联系,实质性的产教互动逐渐减少。

    教育部自成体系的培养计划,千篇一律的制度,阻碍了教育实践性的推进,一个大区调度,一个仓库经理虽然时间经验丰富,带徒无数,却因为文凭,职称的问题无缘讲台; 

    2

     教育部门孤军奋战

    教育部长期忽视学徒制,忽视产业前端的变化,闭门造车,形成产业与教育脱节,产教融合应该多部门协同联动、主动作为,而不是教育部门一家孤军奋战;

    物流产业前端的变化飞速,车货匹配、无车承运人,外卖即时配,迷你仓、公路港.......一大批新兴业态极速成长,自然的拉开了与教育的距离,鸿沟越来越大,导致了教学和产业的背离;

    3

     企业主体参与职教内驱力不够

    当学校引入产业前端人才进行授课,从职称考评,学历考评,薪资课时等待遇方面,与社会脱节悬殊,当前,企业大多处于被动状态,对产教融合缺乏积极性,企业缺乏参与人才培养的基本动力。

    企业日常事务较为繁杂,拥有培训经验的导师基本都是企业前端的中坚力量,在教学与工作之间很难权衡,由于与业绩不相关,大部分都在进一份社会职责,很难调动起参与教学的热情!

    4

     行业指导专业能力不足

    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行业自身水平有限,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能力不足。教育部与LIT,CSCMP等机构合办物流管理专业,与ILT证书互认;

    在受到政策阻力后就暂停不前,使得教育与行业缺乏较为密切的联系;由于行业协会属于社团组织,没有市场约束力,在教育上的投入得不到学校的认可,物流师证书体系又同人社部证书相矛盾,所以产学融合举步艰难;

    5

     学校自身内功不强

    学校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脱节;学校生源差,总体素养不高;教师教学重知识传授、轻专业能力培养;

    大部分师资来自于学校,拥有博士学位,但从未拥有产业经验,所以造就了培养方式偏向于理论化;使课堂沉闷,教学形式单一;

    一是大学只雇用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当教师,但学历不代表教学能力

    这些教师在研究方面受过严格训练,在教学上却可能是外行。他们的教学效果既无专家评估,也没有人检查。

    0 3
      产教脱节

    教育部开办了众多的高等院校,但职业学校与市场脱节情况普遍存在, 一方面社会企业很需要人才, 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又用不上;

    产教脱节形成“三不” 现象
    1
     不对接

     人才培养层次、 类型与实体经济产业布局和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技能型、应用型、 复合型人才长期短缺 ;

    不愿接

      

    业发展难点与院校课题“ 研点” 各吹各的号、 各唱各的调, 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局面成了“二张皮”

    不敢接

    不敢接” , 办职业教育的投入产出比不确定, 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高;物流行业的智能化更新换代,院校建设的实践实验室,往往缺乏产业标准,无法同产业同步、形成摆设;

    0 4
    政策释放新发展空间  

    2010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 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 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 此后几年国家从各个方面和角度不断出台鼓励和支持产教融合的相关政策, 也鼓励企业积极、 深入参与产教融合 ;

     孙春兰

     

     新中国成立后第五位女副总理

    基层一步步成长

    历经磨练,实际政绩突出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创业、增进民生福祉提供有力支撑。

    2018年, 教育部等6部委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 以“促进”“规范” 和“保障” 作为关键词,展现6个方面的政策创新点, 主要体现在校企合作的形式、 国家政策的实施、 政企合作的措施、 相关部门的监督上 ;

    2019年4月, 国家发改委、 教育部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 试行) 》 , 对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的企业, 给予“金融 财政 土地 信用” 的组合式激励, 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

    2019年2月, 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 提出到2022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较大提升, 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 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

    0 5
    国外产教融合模式

    在发达国家, 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学校企业合作与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德国
    双元制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主要是专业理论与技术技能培训以及教材均采用两种内容,学生具有两种身份;

     法国
     学徒制模式

    法国的学徒制是学校企业学生培训中心以及政府的全员参与,文化课程以及技术理论课在学徒培训中心 进行,而实践课在合同工厂进行性,并且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

    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模式

    澳大利亚“新学徒制” 开设学徒培训课程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培训途径, 并且开设成人在职培训课程, 为社会上的年轻人提供培训。 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对专业技能知识的需求

     英国
     三明治” 模式

    英国的“三明治”教育,能把工程设计、研究、实验与教学融为一体 

    三明治课程是一种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课程。英国很多高校都设有特色的“三明治课程”,即将学习时间分成两段,形成“学习+工作+学习”的模式,把学生在校的课程学习与和课程相关的工业、商业或行政领域的实习工作相结合,这一年的实习安排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使他们变得成熟,自信,同时掌握了工作技能。

    加拿大合作教育模式

    加拿大合作教育模式是学校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参与,学生在学校和产业之间来回切换,学习或带薪顶岗工作每4个月切换一次。

    企业与学生的专业教育的需求进行无缝连接,根据企业的需求,结合学生的意愿确定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形式 ;

    0 6
      国内产教融合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 推进产教融合, 实现校企双赢, 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培养紧缺型高技能实用人才的强劲动力。 我国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主要有6种 ;

    1
    学生就业合作模式 

    学生就业推荐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最早、 形式最普遍的合作模式, 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协议,通过自主择业, 双向选择实现就业。 

    学校与各级各类用人企业形成良好的供求关系, 拓宽学生分配渠道,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 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 积极创造毕业生就业机会, 在提高毕业生就业安置率的基础上, 不断优化就业岗位, 保证毕业生学有所用, 学有所为;

    生产实习合作模式 

    通过校企之间建立生产实习合作模式, 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一方面弥补学校在实训设备方面的不足, 一方面切实加强了实践和实训环节的教学, 实现了教育内容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 , 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

    3
    企业订单培养模式 

    企业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的用工需要招生, 针对性、 目的性与专业性较强, 在培养过程中, 企业关注度高, 专门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和条件, 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 学校应开辟委托培养、 定向就业的新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逐步实现毕业生就业从“以产定销” 向“以销定产” 的转变 ;

    4
    校企互动合作模式

     学校与企业共同组建培训中心或培训基地, 通过场地、 资金、 技术、 设备、 人员等各方面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 建立校企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利用双方共建的培训中心或基地, 一方面对学校师资、 学生提供专业培训条件, 一方面又可用于 企业技术人员培训;

    5
    专业建设合作模式 

    作为校企合作的深度模式, 专业建设合作主要是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 让企业积极参与学校专业建设, 学校与企业共同商讨培养目标、 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和方式,紧密地将企业市场需求与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结合起来

    6
    对外技术合作模式
     

     

     在引进企业力量参与学校办学的基础上,学校应该发挥自身的技术和师资优势, 按照“政府推动、 院校主动、 企业互动” 的原则, 从开拓企业在职高级工、 技师、 高级技师的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入手, 为企业制订职业教育培训提供专业指导, 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与服务,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 技能和管理能力

    0 7
      产教融合型企业介绍

    根据《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 》 , 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指深度参与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在职业院校、 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 行为规范、 成效显著, 创造较大社会价值, 对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 具有较强带动引领示范效应的企业。

    企业提供完整的教育功能

    企业自身能够提供相对完整的教育功能和教育要素。 比如, 独立举办或作为重要举办者参与举办职业院校, 或承担现代学徒制、 1 X证书制度试点任务, 能够接收学生开展规模化、 规范化实习实训。 

    共同投入产教延伸

    企业开展实质性校企合作, 推动构建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包括加大资本、 技术、 知识、 设施、 管理等要素投入, 通过设备捐赠、 订单培养、 共建实训基地、 共享知识产权等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未 
    产教融合重点发展领域   

     

    《实施办法》 要求重点建设培育主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优质企业, 现代农业、智能制造、 高端装备、 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节能环保等急需产业领域企业, 以及养老、 家政、 托幼、 健康等社会领域龙头企业。

    中国高科

    中国高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于1992年由教育部牵头, 国内多所著名高等院校共同发起创立。  

    1996年, 中国高科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目前, 中国高科集团有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复旦大学等多家高校股东, 是具有高校背景并且专注于教育领域的A股上市公司 ;

    集团秉承“ 互利共嬴” 的宗旨和“ 1 N”的教育与产业整合理念, 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院共建方面, 中国高科与校方发挥各自优势, 共同成立新的二级学院或以已有二级学院为基础建立新的二级学院, 以混合制办学或托管运营两种方式进行全面合作;在保障学生优质化就业的前提下, 集团创新性的提出“精细化培养, 养成式教育” 、 “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 、 “教学安排基于行业岗位标准” 、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等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学理念, 并贯穿应用在学生教学、 学生管理、 实训实习的全过程 ;

    中国高科为推进建设成为大型职业教育集团, 公司与遵义医学院达成合作意向, 共同向医学与科技学院进一步投入以促进学院的发展。 甲、 乙双方所占医学与科技学院的股权比例分别为90%、 10%, 甲方以资金、 实物、 土地使用权等有形资产参与投入办学;乙方以办学声誉、 知识产权、 管理资源、 教育教学资源、 资金等资产参与投入办学 ;

    昂立教育
    上海

    上海新南洋昂立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12月, 于1993年上市。 公司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在科研、 教育、 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 逐步形成了以教育培训业务为核心, 现代制造业、 服务业为辅的业务构架。 公司聚焦主营业务发展, 逐步形成了覆盖K12教育、 职业教育、 国际教育、 幼儿教育等领域的终身教育产业链, 力争成为国内最优秀的教育培训服务提供商;

    职业教育方面, 公司目前拥有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校。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南洋学院) 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由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和嘉兴市教育发展投资公司共同举办。

    与近200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责任编辑:环球精益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此处放横条广告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精益疑问
        免费咨询

        一键加群交流

        石老师

        18970479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