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200万家企业需要精益生产;全球70亿人都需要精益思维;
学精益,就上环球精益网
  • 精益管理名词解释大全
    栏目分类
    热门精益质量文章推荐

    主页 > 精益质量 > INTRODUCE

    质量管理提升系列2001-质量管理三个阶段

    2020-08-21 20:44 作者:中信智远 来源: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伴随着质量概念的演进,现代质量管理也在演进。从全球工业发达国家的情况看,质 量管理历经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三大历史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前可以看作第一阶段,通常称为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40—50年代为第二阶段,通常称为统计质

    伴随着质量概念的演进,现代质量管理也在演进。从全球工业发达国家的情况看,质 量管理历经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三大历史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前可以看作第一阶段,通常称为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40—50年代为第二阶段,通常称为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第三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源远流长,在家庭作坊制生产条件下,生产职能和检验职能没有分开。20世纪初,随着机器化大生产的出现,检验职能从生产职能单独分离出 来。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检验的方式来控制和保证产出或转入下道工序的产品质量,主要特点是事后把关。其演进历程为:工人自检、工长监督检查、检验员专检。其倡导者是美 国的泰勒(F. W. Taylor), 他也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奠基人,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要 求按职能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分工,首次将质量检验作为一种管理职能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建立了专职检查部门和检验制度。同时,基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技术标准的建立和公 差界限的规定,也为质量检验奠定了基础。

    当时,质量检验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事后检验,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进行预防和控 制,而且属于非增值活动,是低质量的代价,因此人们也称之为“死后验尸”;二是全数 检验,成本太高,特别是在破坏性检验条件下更是无法进行。由此导致统计质量控制理论的诞生。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统计质量控制(statisticalquality control, SQC)阶段酝酿 于20世纪20一30年代,形成于40一50年代。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从单纯依靠质量检验”事后把关”,发展到过程控制,形成了质量的预防性控制与事后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在生产的推动下,统计学的应用有了很大进展。20世纪20年代英国数学家费希尔 (R. A. Fisher)结合农业实验提出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等理论,为近代数理统计学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美国贝尔实验室成立了两个课题研究组:一个是过程控制组,学术负责 人是休哈特(W. A. Shewhart),创建了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SPC) 理论,实现了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另一个是产品控制组,学术负责人是道奇 (H.F. Dodge), 他和同事罗米格(H. G. Romig)进行抽样检验的探索,在1929年发表了 《抽样检验方法》,并设计了实用的抽样检验表,解决了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在应用中的 困难。

    在20世纪20—30年代提出过程控制理论与抽样检验理论之际,恰逢西方发达国家处于经济萧条时期,所以这些新理论乏人问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国防工业迫 切需要保证军火质量,这些理论才得到广泛应用。上述理论的实际应用效果显著,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战后风行全世界。

    统计方法的应用减少了不合格品,降低了生产费用。但统计质量控制过分强调统计方 法,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而且在缺乏计算机和数理统计软件支持的情况下,许多人感到难度大。随着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演进,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越来越多, 单纯依靠统计方法不可能解决一切质量问题。质量管理由此走向系统工程的道路。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对 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人们运用“系统工程”的概念,将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 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管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费根堡 姆(Feigenbaum)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control, TQC)的概念,1961 年在其《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 到充分满足顾客需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引进美国的质量管理方法后,对其进行了发展创新,提出了全公司质量管理(company wide quality control, CWQC), 首创了质量管理小组(quality control circles, QCC)方法、田口方法(Taguchimethod)、5S管理(日文Seiri, Seiton,Seisou, Seiketsu, Sitsuke, 即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和素养)、全面生产维护(totalproductive maintenance, TPM)、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deployment, QFD)和 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TPS)等,归纳了“老七种”、“新七种”工具 并普遍用于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使全面质量管理充实了大董新的内容。质量管理的手段 不再局限于数理统计,而是全面地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日本企业应用全面质量管理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 传播,各国结合各自的国情及实践皆有所创新与发展。

    1979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Crosby)出版了他的开山之作《质量免费---确定质僭的艺术》,确立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和“零缺陷”的理论。“零缺陷”的四项 基本原则是:明确需求、做好预防、一次做对、科学衡量。

    1987年是质量管理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其第一套管理标准一ISO 9000系列标准,适应全球化贸易的质量体系认证由此拉开帷幕;摩托罗拉公司 在总结70年代竞争失利的基础上提出六西格玛方法并在公司正式实施;美国国会于1987 年通过了《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提高法一“公共法案100-107"》,决定启动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审,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重新审视和借鉴日本的发展、将 TQC发展到TQ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以来的一个里程碑,为TQM建立了一个 从过程到结果的卓越绩效评价框架。

    中信智远咨询-创新奇智 成就卓越

    中信智远管理咨询 --专注精益管理落地系统研究与咨询,为企业带来真正价值

    致力于精益现场(现场改善、工业工程IE、5S/6S、QCC)、

    精益生产(精益生产、精益布局、设备TPM管理、精益自动化设计与开发)、

    精益供应链(精益采购、精益物流、精益运营)、

    精益流程(精益办公、流程优化)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和

    卓越绩效管理推行等方面的咨询与培训服务,

    咨询热线:0755-26990968  13612882928 18927495936

    (责任编辑:环球精益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此处放横条广告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精益疑问
        免费咨询

        一键加群交流

        石老师

        18970479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