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200万家企业需要精益生产;全球70亿人都需要精益思维;
学精益,就上环球精益网
  • 精益管理名词解释大全

    本月热词:

    栏目分类
    热门精益质量文章推荐

    主页 > 精益质量 > INTRODUCE

    精益管理是提升民用产业质量管理的必由之路

    2019-10-12 16:13 作者:snrxa1209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导 读 ◆ 我们从事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自然是继承了这块金字招牌,然而我们有没有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无形资产呢? ◆ 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没有诠释出高品质和高科技这些品牌价值呢? ◆ 大家都知道中国航天的质量管理水平是很高的,我们的发射成功率处于世界

    导 读 
     
    ◆ 我们从事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自然是继承了这块金字招牌,然而我们有没有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无形资产呢?
     
    ◆ 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没有诠释出高品质和高科技这些品牌价值呢? 
     
    ◆ 大家都知道中国航天的质量管理水平是很高的,我们的发射成功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为什么我们的民品质量与竞争对手相比却看不到优势呢? 
     
    ◆ 与优秀的竞争对手相比,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的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平衡能力较弱呢? 
     
     
     
    听听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奇怎么说 
     
     
     
    精益管理是提升民用产业
     
    质量管理的必由之路
     
    提起中国航天这个品牌,人们的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浮现出两个概念:高品质、高科技。这是数十年来航天人通过不懈努力用一次次出色的宇航发射和军工成果打造出来的品牌内涵。我们从事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自然是继承了这块金字招牌,然而我们有没有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无形资产呢?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没有诠释出高品质和高科技这些品牌价值呢?我感觉是不够的,至少在高品质这个方面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
     
    精益管理是提升民用产业质量管理的必由之路
     
    多年以来,航天民用产业取得的成绩的确是令人瞩目的,但同时我们也常常感到困惑,我们似乎有点“害怕”竞争。我们讨厌红海喜欢找蓝海,这当然是对的,但问题是我们找到蓝海之后最终却又未必能够赚到钱,前期是产品供不上去,后期是价格降不下来,常常出现“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现象。具体到航天动力自身产业发展过程中来看,因为质量不稳定而牺牲市场机遇的案例不胜枚举,因为性价比低在竞争中受挫也是屡见不鲜。
     
    据了解,类似的情况在其他从事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公司也或多或少普遍存在。大家都知道中国航天的质量管理水平是很高的,我们的发射成功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为什么我们的民品质量与竞争对手相比却看不到优势呢?
     
    有人说是因为航天民用产业从业队伍中的大部分人都没干过军品,没有学会军品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这个观点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这个观点肯定解释不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很多竞争对手,特别是民营企业,他们没有任何军工背景,但在质量控制能力特别是低成本的质量控制能力方面远胜过我们。
     
    因此,我认为我们真正的弱点,是同时平衡“成本”和“质量”这两个要素的能力不足。追求高质量的时候我们不会控制成本,追求成本优势的时候我们无法保证质量。所以对于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来说,谈质量管理方法的时候非常需要加个定语,就是我们必须去追求“具有成本优势的质量管理方法”。
     
    与优秀的竞争对手相比,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的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平衡能力较弱呢?
     
     
     
     
    我初步找到了三个方面的原因,不一定都正确,但可以作为一个视角来研究和思考。
     
    01
    军品质量管理理念并不完全适用于民品。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军品体系,但是在传统的军品研制过程中,质量管理方面一直存在着不太重视成本的问题。保成功重点在控制质量,保交付重点在控制进度,一般都是不太考虑经济代价的。所以我们搞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虽然从军品体系继承了很强的质量意识,但是如果把军品的质量管理方法简单应用到民用产业中那可就适得其反了。具有成本优势的质量管理方法必须靠自己去探索,从现成的军品体系中是学不来的。
     
    02
    重技术创新而轻管理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导致管理偏粗放。随着国内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以往依靠技术“一招鲜、吃遍天”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发展的新项目很多时候都不得不落在技术难度高、市场容量小的领域,这就导致了我们多数产业属于多品种小批量或者工程项目,这种产业往往在刚开始阶段附加值比较高,对精益管理要求也不高。如果管理粗放惯了,一旦遇到激烈竞争就容易丧失抵抗能力,而且最终都难以做大。技术和管理必须并驾齐驱,不能偏废,我们不能总是扛着航天技术的大旗抱残守缺。
     
    03
    我们的民用产业从业者普遍还缺乏一种“恒心”。把产品和服务的高品质推到至高地位的企业,一定是把客户价值和自身品牌价值看得非常重的企业,一定是想要追求基业长青的企业。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低成本高水平的质量管理一定是精益管理,而从粗放管理到精益管理的升级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只有具备远大理想抱负和清晰战略目标的企业才会对精益管理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目前来看,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经营管理层和技术骨干等核心人才大都没有实现中长期激励,对民用产业优秀骨干的考核、评价、激励尚未脱开“军本位”的坐标系,从事民用产业的人才不知道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何实现最高价值。没有“恒心”也会导致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短期行为多,发展目标不稳定,发展措施不连续,因此那种需要精雕细琢的精益管理自然难以成为主流。
     
     
    集团公司第七次工作会提出了从“三保”向“三高”的转变,这是一次意义十分重大的发展理念转变。高质量保成功实际上是对传统军品研制管理模式的变革,而高效率完成任务的内涵就是精益管理,高效率要求更低的成本,高效益则体现了对企业综合经营质量的追求。这些理念和要求将深刻影响着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观,未来精益管理一定会成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无法规避的管理主题。同时,集团公司第七次工作会对于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机制创新思路也要求更加开放,企业中长期激励格外得到重视。这些大环境都对我们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入了更多的动力,营造了更好的环境。
     
    具体到航天动力来说,当前的质量形势依然严峻,质量成本依然偏高,质量风险依然存在。可以说,质量管理依然还是公司一个短板,如果这个短板不能补齐,我们就根本没有能力走的更远,更莫谈更大更强。
     
     
    因此,航天动力2019年甚至未来一个时期内的质量工作,重点仍在补短板:一是军品型号研制管理的短板,二是规模化生产条件下精益管理的短板。我们要坚决贯彻院工作会提出的要求,做好“三个到位”,下好“三个功夫”,通过提升体系运行质量、改进工作方法、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监督考核等多方面措施,压紧压实质量责任,杜绝“两层皮”现象,全面提升产品实物质量,进一步降低质量成本,探索公司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随着公司成本控制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现有的产业必将被赋予新的竞争能力,我们也会更有信心和能力去驾驭规模更大的新产业。我相信,只要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并举,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精益管理模式,航天动力必将如虎添翼,实现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环球精益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此处放横条广告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精益疑问
        免费咨询

        一键加群交流

        石老师

        18970479044